新余市教育局等十部门关于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者:新余电大赖发布时间:2019-08-30浏览次数:1287


各县(区)教育局、民政局、科技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体育局、团委、科协: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 号)和《江西省教育厅等十部门关于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赣教发〔20183 号)精神,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路径和方式,为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和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现就我市进一步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推动社区建设为目标,以“以人为本、社区为根、整合资源、改革创新”为原则,推进社区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具有新余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社区教育机制,为实现新余“三区两典范”、再铸新时代“工小美”新辉煌提供智力支撑,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努力实现社区教育的普及发展。依托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的技术、系统、资源、管理优势开展社区教育。到2020年,社区教育治理体系更加科学、规划布局更加合理、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社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形成具有新余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成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实现全市社区教育机构全覆盖,全市社区居民学习参与率达到50%以上,努力创建省、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或示范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1.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城乡办学网络体系。依托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设立新余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统筹指导我市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办学网络。各县(区)、管委会建成一所标准化社区学院,每个乡镇(街道)建好一所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逐步建立健全村(居)社区教育教学点,初步构建覆盖全市城乡的社区教育工作机构与运行体系。

2.明确社区教育机构职责定位。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负责统筹本区域内社区教育资源,进行统筹协调、资源开发、业务指导、信息服务、理论研究和检查考核等,构建本地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组织、指导本区域实施社区教育项目;县(区)社区教育机构负责实施社区教育活动;乡镇(街道)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积极为居民提供多样、灵活、便捷的社区教育服务。

3.加强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创建与水平提升工作,创建一批示范性街镇和社区。建立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年度报告制度。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指导条件成熟的县(区)申报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或示范区。

4.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自发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团队、活动小组等学习共同体,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增强各类组织的凝聚力、创新力。积极组织参与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广泛宣传“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典型案例,加强经验交流和工作推广,促进学习型组织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老年教育,鼓励个人、社会组织兴办老年教育机构,建立线上线下,虚实结合,公私合营等多形式、多元化的老年教育供给模式。

(二)整合共享社区教育资源

5.推动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施、课程资源、师资、教学实训设备等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为社区居民提供“订单式”教育服务。充分发挥新余市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学院、市老年大学、职业院校、中小学、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机构等各类教育机构的场地设施、课程资源、师资和教学实训设备,参与和服务社区教育。学校要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志愿行动,为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6.推进社区资源共享。注重社区教育机构与社区综合服务站、社区文化中心等机构的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社区文化、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各类资源,发掘教育内涵,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实现一个场所、多种功能,实现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效益最大化。

7.引导社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体育场馆等各类公共设施面向社区居民免费或优惠开放。鼓励行业企业参与社区教育,引导一批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社区教育。加强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探索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模式,不断扩大社区教育学习资源供给。

(三)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和形式

8.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广泛开展公民素养、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养生保健、生活休闲、职业技能、早期教育、运动健身等领域的教育活动。积极开发社区教育精品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创新创业能力和生活品质。积极开展面向社区服务人员、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成员的教育培训,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9.创新社区教育形式。积极开展才艺展示、参观游学、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以建设全市文明实践中心和市民学习中心为主阵地,探索干部培训、团队学习、体验学习、远程学习等模式,通过开设学习超市、提供学习地图等方式,方便社区居民灵活、自主选择学习形式。支持并引导社区居民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共同体、学习社团,开展多样化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终身学习。

10.完善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新余分中心”和“新余学习网”平台,利用新媒体、新技术,集聚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公共学习服务“云平台”。加快建设数字化精品学习资源,提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知晓度和利用率。努力推动网上学习平台互联互通和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用2-3 年时间,完成市级数字化学习平台与各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中心)信息化网络链接,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

(四)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

11.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把发展社区教育作为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社区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通过共享市老年大学等资源,办好老年开放大学、社区老年学校,建设一批在本区域发挥示范作用的乡镇(街道)社区老年人学习活动场所。积极开发“教育养老、文化养心”老年教育课程,满足社区老人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老年教育的参与率和满意度。

12.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社区教育机构要紧密联系普通中小学、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科普知识、环境保护、传统文化、手工创作等方面的教育,推动实现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鼓励社区教育机构与学校合作,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关工委、家长委员会以及在校大学生等社区教育志愿者的作用,鼓励支持志愿者积极参与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

13.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主动适应居民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振兴、法治社会、科学生活、安全健康、就业再就业、创新创业、职业技能提升等教育培训活动。积极面向学生家长开展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重点面向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思想道德、民主法治、文明礼仪、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加快其融入城镇社区生活的进程。重视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的培训,积极为社区各类残疾人提供学习服务。

14.重视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资源向周边农村居民开放。有效整合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地方曲艺馆、民间民俗文化馆、农家书屋等资源,提升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供给水平。大力开展面向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讲文明、守法纪、会生活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指导,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社会生活、权益保护、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重视开展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和各类残疾人的培训服务。

(五)拓展社区教育内涵

15.加强社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市社区大学要加快国家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以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新余分中心为平台支撑,结合新余地方特色和居民特点,积极进行城市文化、交通旅游、科普知识、文明礼仪以及继续教育培训等资源建设,不断开发精品课程和微课程。鼓励引导社会各方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居民需求、科学普及、文明素养、社区发展等,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化课程,逐步形成符合社区居民学习特点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一批社区教育地方品牌项目,力争做到一个社区一个品牌。探索举办一年一度的全市社区文化展演评比活动,合理引导并积极满足居民有地方特色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活动需求。

16.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引导社区内的离退休干部、专家学者、各行各业专业人员及在校大学生参加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与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加大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力度,发挥社区工作专业人才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规范专兼职人员配备,通过公开招聘择优进人、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不断充实社区教育师资力量。

(六)提高社区教育治理能力

17.培育多元主体。充分调动本区域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社会组织等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培育多元主体,推进资源共享,建立健全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

18.加强协商合作。鼓励各社区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建立社区教育联席会、理事会、社区教育协作会、班长议事会等制度,通过社区教育各参与主体的广泛协商,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9.引入市场机制。积极稳妥地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社区教育服务的社会化。探索通过政府购买、项目外包、委托管理等形式,吸引行业性、专业性社会组织,特别是民间社团,参与社区教育,增强社区教育的活力和效率。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组织领导和相关部门责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市场有效介入、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考核办法,并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各级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等机构把开展社区教育作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任务,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主动联系有关部门,会同市成教中心做好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确保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目标落实到位;民政部门要把社区教育作为城乡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财政部门要将社区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稳定投入,逐步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作用,对符合相关条件的给予职业培训政策支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要将社区教育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社区教育提供必要支撑。体育部门要将《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团委要将思想道德教育和各种活动的开展深入到社区。科技部门、科协要将《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与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市成教中心要具体组织落实社区教育各项规划和目标任务,创新社区教育手段,加强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立目标责任和考核机制,切实做好社区教育活动组织指导、培训、督导评价和督查考核工作。

(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建立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学习者合理分担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社区教育投入机制。市级社区教育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按照当地常住人口数每年人均不低于1 元的标准核拨经费,列入经常性财政支出。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确保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推进社区教育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的试点工作,提出政府购买社区教育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设立社区教育基金等方式支持社区教育发展,并依法享受有关政策优惠。

(三)健全督查评价机制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开展社区教育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科学制定社区教育评价标准,开展教育督导。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统计制度,加强对社区教育发展状况基本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逐步完善社区教育试验区、示范区进入和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社区居民评价和反馈机制,积极发挥社会第三方作用监督社区教育发展。

(四)推进学习成果积累转换

建立居民终身学习档案。积极探索建设学分银行,发挥其在学习成果记录与储存、积累与转换、展示与激励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区域内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有序推进社区教育与其他类型继续教育间学分积累和转换。

(五)营造终身学习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社区教育意义及其成效的宣传,总结推广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的典型经验。重视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坚持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形式应喜闻乐见,注重实效。深入宣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市成教中心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科技局

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文化广电新闻市体育局共青团

新余市出版旅游局委员会市科协

  

2019 3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