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宜春人,我对脚下的这片红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通过屏幕“云游”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我仿佛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那些教科书上的历史突然变得鲜活而亲切。
一、数字技术让红色历史“活”了起来
说实话,最初我对“云游”是持怀疑态度的——隔着屏幕能感受到什么?但当我通过VR全景技术“走进”铜鼓县秋收起义沉浸式体验中心时,震撼感远超预期。
巨石结构投影、幻影成像让历史场景真实可感,AR技术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无缝连接”。我仿佛听到了南昌起义的枪声,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身影。特别是看到咱们宜春铜鼓县的梁塅村将红色资源与5G双千兆技术、VR设备深度融合,推出“沉浸式革命历史体验”时,我作为宜春人感到特别自豪。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云游”过程中,用手机扫码就能看到湘鄂赣革命旧址的全景,AI导游提供智能导览服务。
这种体验太奇妙了——我坐在家里,却仿佛漫步在修水县的红军路上,听着广播里循环播放的红色歌曲,感受着那片土地特有的革命气息。
二、先烈精神触动我心最柔软处
在云游张水秀烈士故居时,我的眼眶湿润了。1931年被捕后,面对敌人酷刑,她坚贞不屈高呼“共产党是穷苦人民的大救星”。即使脚心被钉入铁钉,她仍严守秘密,并机智脱逃,重返革命队伍。这种坚定的信仰和勇气,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起了小时候爷爷常讲的革命故事。他常说:“咱们宜春是块英雄的土地,当年许多年轻人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通过这次云游,爷爷口中的那些故事变得具体而鲜活。在万载县仙源乡,至今仍完整保存着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等5处“国保”点。
这些不就是爷爷曾经提到过的地方吗?
三、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的延续
让我欣喜的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在宜春有了新的方式。铜鼓县成立了全省首个县域研学产业平台,推出“来吧铜学”品牌,培养了200余名红色讲解员,规划了10余条红色研学线路。
这些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的革命教育。
在梁塅村,孩子们可以重走红军路,体验编草鞋的艰辛。
一个学生在研学日记中写道:“走到第三个补给站时,我的腿已经像灌了铅一样沉。想到红军前辈们还要背着装备走更远的路,我由衷地佩服。”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效。
更令人欣慰的是,红色旅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梁塅村自创建4A级乡村旅游点以来,节假日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带动村民办起农家菜馆6家、超市5家,村里有183户吃上了“研学饭”。
红色资源真正成为了老区振兴的重要引擎。
四、一个宜春人的思考与承诺
通过这次云游,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脚下这片土地的价值。宜春作为原中央苏区与湘鄂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与英雄事迹。
我们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作为一名宜春人,我深感自豪,也明白责任在肩。红色基因的传承不是冷冰冰的老房子、老物件,而是要让人来了能得到点什么、记住点什么、带走点什么。
我们要继续用好红色资源,持续推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让先烈们的牺牲和奉献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
云游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我决定要亲自去这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那份历史的温度。同时,我也会把这次云游的体验分享给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让他们了解宜春丰富的红色资源,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红色江西,我为你骄傲!红色宜春,我为你自豪!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红色记忆,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