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公示 | 从历史抉择中汲取智慧 于实事求是处砥砺初心 ——罗坊会议纪念馆走读感悟

时间:2025-10-18浏览:23设置


  作为一名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我的知识体系扎根于组织行为、公共政策与领导科学等学科。怀着崇敬之心走进江西新余罗坊会议纪念馆,一组组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朴素的革命实物,一幕幕辉煌的战斗场景,一个个感人的先烈故事……汇成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与我与我专业所学产生深刻共鸣。这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一堂生动的、寓理于情、以情化理的“大思政课”,让我对行政管理的本质有了更透彻的领悟。

一、情动于“抉择之难”:感悟战略决策的勇气与担当

罗坊,是“诱敌深入”战略方针的确立之地。这一积极防御战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在纪念馆序厅,凝视大型油画《罗坊会议的同志》,1930年那个风云激荡的秋日仿佛重现眼前。面对强敌压境与党内分歧,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革命先辈毅然作出“放弃攻打大城市,诱敌深入”的关键抉择。

讲解员讲述了这一抉择背后的艰难:它不仅基于对敌我力量的清醒判断,更是对“城市中心论”错误路线的有力纠正,成为挽救红军与中国革命的关键一步。我深受震撼——这份震撼,源于对历史关头决策者所承受压力与展现勇气的共情。作为研习管理的学生,我深知重大决策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与风险。罗坊会议的抉择让我深刻体会到,卓越的行政管理与领导艺术,其核心正是在复杂局面中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担当与远见。这使我对“决策”二字生出更深敬畏,也为理解“红色基因”中的精神品质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理明于“求是之智”:领悟政策执行的生命线

情感的激荡之后,是理性的沉淀。罗坊会议的重要历史贡献之一。在于践行并彰显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利用休会时间,召集兴国县的八位农民开展为期一周的调查会,并于次年整理完成《兴国调查》。通过深入调研,他进一步把握了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印证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同时,树立了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兴国调查虽已过去90多年,其背后蕴含的“带着问题”调查研究、“放下架子”虚心求教、“点面结合”系统研究的调查方法,历久弥新。

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方法,与我学习的《公共政策概论》、《社会调查》等课程内容高度契合。罗坊会议堪称“政策评估与调整”的经典范例:当原有战略遭遇困境,决策者并未固守成规,而是通过扎实调研与科学分析,果断实施战略转向。这深刻揭示出,“实事求是”是有效管理的灵魂,调查研究则是政策生命力的根本保障。它让我清醒认识到,未来的行政管理工作绝不能脱离实际,必须将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使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深深扎根于现实土壤,真切回应时代与人民的需求。红色基因中的“求真务实”、“调查研究”,正是提升治理精准化水平的力量源泉。

三、知行合一:赋能“三化”学习,践行强国之志

此次罗坊会议纪念馆之行,也是思政教育向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三化”)迈进的生动体现。精准化,体现在内容紧扣罗坊会议这一历史节点,深入解读“实事求是”的核心内涵,帮助我们实现专业知识与红色精神的精准对接。个性化,源于线下走读的沉浸式体验,激发每位学员的独立思考。智能化,则借助数字化展陈、线上资料库与虚拟仿真等技术,拓展了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助力我们将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建构。

走出纪念馆,“实事求是”四个字已深印我心。作为开放大学的学生,我们既是学习者,也是实践者。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将罗坊会议所彰显的“求真务实”精神,融入未来的行政管理实践。无论是在社区治理还是公共服务中,我都将努力做到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成长为一名尊重规律、勇于担当的行管人才。

罗坊,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的地方,以其伟大的抉择告诉我:强国复兴的征程,既需要炽热的情怀,也离不开冷静的理性。我将带着这份深刻的体悟,矢志不渝,以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新时代的奋进路上,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