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职业教育指导杂志报道我院信息化建设成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6-21浏览次数:222

    为推广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承担的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全面开放深度融合的教学支持服务平台”在试点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15期刊登题为“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工、商融通’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彩页文章,着重从案例概述、特色与创新和教学案例三个方面介绍学院近几年在教学模式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工、商融通”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案例概述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是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以基础设施、教学平台和资源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用开放融合的办学模式培养“工、商融通”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努力建成“学校和企业零距离开放式校园;学生随处可学、教师随处可教、资源随时可用的移动学习环境;学生自主学习、自选教师和课程,自动学分积累的个人学习空间”

  (一)办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校企合作中过程中的问题

    在学院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方式中:(1)如何解决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训异地分离的矛盾,能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2)如何解决高职学生校外试训期间和学校教学脱节的现象,有效实现学生边实训边学习。(3)如何解决企业被动选择人才的问题,让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定制培养过程。

     2“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学院的“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复合专业、复合课程、复合能力、复合证书为重点,在学生中推行“专业+专业方向”“主修+辅修专业”和“工科、商科专业互开职业通用能力与通识类选修课程”制度,使学生真正做到“一个专业进来、两个方向毕业”。在改革过程中,如何解决实体班级和虚拟班级的管理问题,如何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选课、授课、考核等存在非常大的工作量问题,如何加强教师与学生沟通不畅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策略

 1、学院加大投入,建设完善功能的硬件平台和适合办学特点的软件平台。

 2、与南昌恒天动力有限公司等共建实训基地,通过软硬件技术解决实训与教学脱节的问题。

3、通过公共学习服务平台的应用,在“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二、案例特色与创新

1、建设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探索资源建设机制。

2、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起高速互通、形式多样,适合各种教学环境的“开放式”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打造师生学习服务中心。

    3、支撑“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搭建校内公共学习服务平台。

    三、教学实例

    学院“工、商融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设7个专业,35门课程,共有1946名学生参与学习,这些学生来自121个实体班级,组建成36虚拟班级开展教学。其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教学管理

   公共学习服务平台可实现报名、选课、电子教材选定、组织教学资源、作业提交、批改,教学质量监控、在线学习管理和教学考核等功能,开设《音乐鉴赏》、《书法鉴赏》、《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民俗资源与旅游》等18门通识课程,引进和自建218门课程资源供学生拓展素质教育与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使用。

    2、学生管理

   通过手机APP软件实现学生工作中的一系列工作,如班级管理、考试安排、授课安排、手机在线交流等。

   3、解决教师资源、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

学院建成覆盖所有教学场所的视频教学系统,可以实现一对多的课堂教学,聘请校内外最优秀的教师在一间教室进行教,其他教室的学生通过视频教学系统在其他教室学的过程,这样解决了教师资源、经费不足的问题。教师授课过程会自动保存,并上传到教学资源库当中,便于学生自主学习。